铸造业是制造基础产业的“小航母”。龙湾铸造业作为传统制造工业的基础行业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发展至今,历史悠久。仅去年龙湾铸造业全区80多家就产值近1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铸造之乡”。然而它作为制造生产的首道工序,同区域内第一大支柱行业阀门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企业普遍存在“阀中有铸”的现象。鉴于此,记者走访了当地铸造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实现铸造业突围之路。
脏乱差是很多人对铸造业的惯性认识。随着一轮轮的淘汰、改造、升级,如今龙湾铸造企业智能化生产线是标配,“绿色化改造”更是潮流。“原来,一天一班10人分为5组,2名员工负责一条线。现在,我们采用机器人制壳,每名员工操控2条线。我们企业还引进自动化压蜡机制蜡……”温州万虹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克理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起,他们通过对传统人工精密铸造沾浆制壳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让机器人在合适的时间、工位,采用合适的动作模式,担当合适的功能,当理想的沾浆制壳工艺确定之后,机器人将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使工艺达到极高的可重复性,保证了型壳质量的稳定与生产节拍的可控性。
据了解,机器人应用于铸造行业可大大提高铸件的生产效率及品质稳定性,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技能,可以避免一些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病产生。一直以来以人工为主、劳动力密集的铸造行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当前,铸件品质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其市场反响如何,为此铸造企业不断谋求更多地引入自动化进程,以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全国唯一取得API认证的温州龙铸钢铁阀门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邵康礼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之前,产品返修率8~9%,现在运用这个3D软件返修率只有1~2%。举个例子,每次晚上开炉,双相钢15吨,8万/吨,共120万元。如果损失8%的线万元左右。另外员工们还需要时间返修,焊补、打磨、热处理、抛丸。
邵康礼说,影响铸件好坏的因素比较多,如果只靠经验来进行铸造的传统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发展趋势了。他们引进了华中理工大学铸造模拟软件,运用起来,对产品数量的增多和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降低报废率方面,都显得非常好。总而言之,铸造行业加强铸造模拟软件的应用,实时监测模拟分析,能够让企业实现国际化接轨和信息的传播效益非常好。
铸造产业是“双高”行业,随着环保政策收紧,龙湾还将关停部分铸造企业。“目前,我们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和铸造产能清理工作中,规范企业65家,年产能18.9万吨,清除不合法产能企业15家,淘汰无磁轭铝壳中频感应电炉61台,实现铝壳中频炉、冲天炉清零,腾出用地60.15亩。”龙湾经信局企业科科长叶祥和表示,龙湾铸造产业升级过程已经不是阵痛,而是剧痛,很残酷,但又很现实。
近年来,龙湾对铸造行业进行了重新布局,在温州空港新区规划168亩工业用地建设空港新区精铸小微园。由32家小企业通过整合重组8家股份制公司,以联建模式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绿色铸造产业园。按照“入园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加快铸造企业关停淘汰,力促产业集聚发展。“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近5亿元,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出8.5亿元以上,税收贡献5000万余元,将进一步增加本地铸造、锻造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形成品质标准化、产品高端化的竞争新优势。”叶祥和补充说道。
据介绍,在精铸小微园里建立了企业入园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新增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影响力强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
被淘汰的企业怎么办?对这个问题,龙湾根据之前被淘汰企业经营者的转型经验,给出了三种方案:要么变身独立经理人,拿到订单后找大企业代工;要么几个人合资建设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企业;或者是直接进入大企业,利用人脉、经验从事销售、管理工作。
“环保是大趋势,不可阻挡,我们民营企业,这时候更要注意抱团发展。”刚入园的一家企业主深有体会地说,以精加工为例,目前采购商对铸造企业的精加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精加工能力的铸造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这是他们的短板。精加工排放低,投入小,附加值高,适合有着丰富经验的小企业转型升级,这将让龙湾的铸造产业集群分工更加合理,更有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