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时速达到了350千米,全长166公里,设有7座车站,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此后十多年的时间,各地高铁相继开通运行,中国高铁从160多公里发展到3万多公里,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高铁大部分列车时速都能达到350千米,方便快捷、乘坐舒适,成为了大众长途出行的首选,然而中国高铁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个中曲折只有科研人员明白。
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时间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刚开始大部分高端零件都要从欧美国家购买,经过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坚,如今我国高铁已经实现了97%国产化,那肯定有人会问,剩下的3%是什么零件呢?为什么不能实现国产化呢?
其实就是高铁轴承,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轴承已经被用于各种机械设备,自行车、汽车上不是都有轴承吗?为什么高铁轴承不能国产化呢?其实高铁上的轴承与一般轴承存在很大差别,高铁轴承相对技术要求更严格,属于一种精密零件,说到高铁轴承就不得不提高铁齿轮箱,齿轮箱的作用就是将电机动力传动到高铁车轮上,从而带动列车运行,但高铁的齿轮箱线米,这么高的速度给高铁齿轮和高铁轴承的承受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身高铁轴承的性能要求就很高,一般要求轴承内外套之间的径向摆动不能超过千分之二毫米,在列车高速运行时高铁轴承的温升不能超过15摄氏度,而且高铁轴承本身是易损件,大概一百万公里就得更换,因此,高铁轴承本身的承受力、耐高温性和耐磨损性得足够强,除此之外还得适应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这并非易事。
高铁轴承技术一直被国际上的老牌企业垄断,比如瑞典的SKF,日本NSK,美国铁姆肯等,国产轴承虽然也有不少先进企业,但为了确保高铁的安全运行,此前一直进口国外的轴承。不过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受制于人,此前洛阳的LYC轴承公司就在高铁轴承方面取得了突破,LYC所制造的高铁轴承已经经过120万公里的耐久测试,这也意味着高铁轴承距离国产化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