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招商、猛攻项目,是海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刚需”。今年3月,该市入选首批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加上去年获评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海安以一县之域担当“双示范”,我省长江以北唯一。
海安市委于立忠说,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扬工业经济之长,聚改革创新之力,锚定“高质量”,争创“双示范”,以先进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生”。
海安基础教育全国闻名,这个盛产“学霸”的县级市,在工业经济领域也一向是“优等生”。去年海安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均居南通市第一,列全国工业百强榜第17位。
“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制造业强则海安强,民营经济兴则海安发展兴。”于立忠给出另一组数据: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超七成GDP、八成税收、九成新增就业岗位。可以说,海安工业经济能否稳中求进、持续领跑,关键看民营经济的健康度和活跃度。
宏观经济低迷不振的当下,海安民企频频走出去、引进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闯”出新天地。8月,位于江苏沿海的全球首个电网级重力储能电站进入调试阶段,该项目由海安高新区企业中国天楹投资,装机容量为25 MW/100 MWh,预计于今年四季度并网。今年4月,世界500强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动登门,与江苏瑞恩电气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购入其49%股权。新合资项目建成后实现产量规模翻番,“海安制造”将借伊顿销售网络直通全球。
盘点工业经济“家底”,直面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状,年初,海安召开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首要明确目标: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倍增;同时明晰路径:全面推动“产业焕新、空间再造”,形成10条优势产业链和10条培育产业链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壮群强链。
企业敢干,地方敢闯,海安在“七虎竞南通”格局中脱颖而出。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90亿元,同比增长12.4%,继续在南通“领跑”。其中,民营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83.4%,成为市域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支撑。
最近,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南亚投建的高档梭织服装面料项目顺利投产,年销售预计达10亿元。今年又“延链”增设服装厂,产业版图越扩越大。
“从最初‘脚踏加手拉’织布,发展成为主营业务色织面料产能规模全球第二的上市公司,靠的就是创新。”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王静介绍,企业先行先试,建立南通地区首家民企科研事业机构“江苏联发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打造高端纺织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计划30多项,自主开发新面料200多个。
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靠”,海安民企集群掀起创新大潮。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近3年企业每年固定资产投入超亿元、研发投入超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到8%以上。去年企业上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南通唯一。
“创新就是要敢闯‘无人区’,在产品研发上始终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势。”江苏鹰球集团董事长申承秀深有感触地说,在高性能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基础上,不断实现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争做海安工业经济的钢筋铁骨。
“无人区”代表“新蓝海”,但也意味着“高风险”。政府“有形的手”精准施策——企业缺技术,海安连办九届“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今年升级海安产业走进中科院科研院所;创新缺人才,实施“海安英才计划”,倾全市之情广发邀请函;项目需攻关,“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经理制”等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海安还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穿越“创新峡谷”。推进“智改数转”过程中,设备停机改造和安装调试存在损坏风险,让不少企业有顾虑。海安建立在线技改项目保险补偿机制,对当年200万元以上在线技改项目投保机器损坏险的,按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50%给予补贴,让企业技改“愿改、敢改、想改”。
插上“创新翅膀”,海安制造业更强,民企更具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数量今年进阶南通第一。
海安市市长谭真说,紧扣“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深化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争当创新发展的“尖子生”。
6月21日,海安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动员大会。会上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大胆发展,要倾心聚力帮助“自己人”跨越三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当天,海安商会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与先前成立的建筑业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起构成服务民营经济的“三大中心”,这标志着海安为企服务改革进入“深水区”。
建筑业是海安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受大环境影响,当下不少建筑民企面临工程回款“生死关”。海安整合部门力量组建建筑业服务中心,多方联动为企业“撑腰”解难。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某项目因甲方破产导致工程款难追回。服务专班赴上海协调,争取法院和资产管理人支持,首笔工程欠款1500万元很快到账。截至目前,海安已先后奔赴20多个省份开展会商洽谈,推动超100个项目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回笼陈欠工程款超60亿元。
“以前原料采购都是现款提货,现在付个定金就能到仓库了!”江苏铭安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洪新说。海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联合民企设立惠邦供应链有限公司,为本土企业代理采购业务,企业仅需支付原料价款的20%就可采购到位,同时借助供应链金融推动链上企业获批银行授信4000万元。海安市还定期组织政企交流“早餐会”,企业急难愁盼即知即办,携手跨越融资“高山”、转型“火山”。
海安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营商环境提升是一项“非常专业”的系统工程,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光有“店小二”的热情已远远不够,需在提升专业度和精准度上下功夫。深化“万事好通·海心安”服务品牌,该市新出台《优化提升举措88条》,其中新增的36条中有23条为海安首创,涵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
“创建示范区既要干字当头走在前,更要创新探路做示范。”于立忠说,将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生”。